返回

文娱:我就是资本,你拿什么争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9章 喧嚣的剧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饭就能吃掉成千甚至上万的”

    “是的,就是要来点不一样的,拍年代剧就喜欢拍插队落户,知青那点事,大家都看腻了。所以,这部剧就是不一样的年代剧”姜烨把火机放回口袋,笑着指了指至真园的牌子。

    八九十年代就是野蛮生长的年代,国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更何况民间。

    信息差是一种没有办法弥补的东西,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信息茧房。当时不少北方的工人手上或多或少有国库券,硬性摊派的。

    当时的人家里不富裕,于是家里缺钱了就拿着国库券低价出售换现金,100元的国库券差不多在七八十元,但是在上海等一下地方,国库券的收购价可能就是110元。

    因为国库券的利率是恒定的,但是如果央行降息了,那么券面的金额就会根据市场的利率开始溢价,也就是100元的国库券可能会涨到120,甚至130.

    于是出现了不少人,靠着倒卖国库券,都获得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收益。

    这就是信息差,带来的利益。

    所以很多人初看繁花,无法相信90年代的上海是那个样子的,但其实黄河路是上海,老式的弄堂亭子间也是上海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的上海,用《桃花扇》里的那句,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,眼看他楼塌了,非常恰当。

    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,负债累累,但是也有可能就一夜暴富,春风得意。

    姜烨和剧组一直在讨论繁花的人物心态,揣摩那时候的人对于这些所谓的各种新鲜事物的态度。

    “开门!”姜烨刚刚洗完澡就听到了那熟悉的敲门声。

    “阿姐,侬组撒啊?”姜烨现在和唐烟的交流基本用沪语。

    唐烟看到床上穿着浴袍的小田,白了姜烨一眼。

    “宗桑(畜生)!”骂了一句就转头走了。

    “诶册呢!帮侬搭嘎伐啦!”姜烨有些火大的追着她屁股后面骂了一句。

    然后重重的摔上了门。

    “这是咋啦?”小田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姜烨。

    “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”

    “不明白”

    “爱而不得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“嫉妒使人面目全非”

    “哦~”

    “早更也是有可能的,妈的”姜烨有些恼火!


第229章 喧嚣的剧组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